據2013年7月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(JASN)最新研究指出,增加醫患交流的頻次及時間,可減少患者死亡及住院治療的情況(註一)。研究結果表明,在專業的多學科綜合性透析醫療團隊中,專科醫師對於改善透析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。
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醫患經常接觸有助患者健康,但更頻繁及更長時間的醫患交流,是否有助於透析患者的健康,仍然缺少直接證據。為此,日本國立病院機構千葉東病院(註二)的川口博士及其團隊,分析了24,498位血透患者。其研究涵蓋了國際《透析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(DDPPS)》(註三)當中,1996年到2008年期間,來源於778例透析院所的資訊。
研究主要發現如下:
(1)若將醫患交流頻次分為高中低三種,其中約有55%透析院所為高頻次(不低於每週2次),34%的透析院所為中頻次(每週一次的),以及21%的透析院所為低頻次(低於每週一次的)。
(2)在比利時、法國、德國、西班牙及日本,超過75%的透析院所,醫患間保持高頻次的交流。而在澳大利亞、紐西蘭、瑞典、英國及美國,高頻次交流的比例則不足30%。
(3)美國高頻次醫患交流透析院所的比例,由1996-2001年期間的23%降到2005-2008年期間的5%,採用非醫師的醫務人員(如醫師助理及專科護理師),有可能是降低的原因之一。
(4)研究期間發現,與能獲得高頻次醫患交流的透析患者相比,中頻次醫患交流的患者死亡風險提升了6%,而低頻次醫患交流的患者死亡風險更是提升了11%。
(5)醫患交流時間減少5分鐘,死亡風險即相應增加5%。
(6)患者的住院率,與醫患交流的頻次及時間也是成反比。
川口博士表示:「通過這個研究我們發現,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,與透析照護中醫患交流的頻次與時間和成反比。此研究結果表明,增加醫患交流頻次及時間,可能改善血透患者的預後。」
無獨有偶的是,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(JASN)另一項8月發表的研究則指出,會影響到透析患者死亡率的,還有腎臟專科醫師的工作量。當腎臟科醫師所處理的病患數量升高時,患者預後的情況較差,包括患者會有較高的死亡率?註四?。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出醫師對透析患者預後有極大影響。
為了要釐清較高工作量的腎臟科醫生與患者死亡風險的關係,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療中心?註五?的凱文.哈雷醫學博士與其同事,分析了由DaVita透析診所及美國腎臟病數據系統所取得的匿名數據,資料中包含了來自加州城區的41位腎臟科醫師,所處理的患者數量由50人至200人不等。
根據回溯血液透析患者六年間(2001年至2007年)的死亡率來為每位腎臟科醫師排名。研究人員發現:
哈雷博士指出:「這些結果表明,腎臟科醫師的工作量會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。」
這些實際的證據表明,醫師對於透析患者的預後確實有重要影響,且這些影響正逐一被揭示。若未來針對於此種關連的基本因素,做更進一步的研究,或可更好地提升透析患者的醫療品質。
l (註一)論文《Associations of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Patient-Doctor Contact in Hemodialysis Facilities with Mortality》於2013年7月25日於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(JASN)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3886592,
l (註二)日本 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病院機構 千葉東病院http://www.hosp.go.jp/~chibae2/
l (註三)透析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http://www.dopps.org/
《透析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(DDPPS) 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是一項由Arbor Research Collaborative for Health所支援的,關於血液透析實務的前瞻性世代研究。此研究乃基於隨機樣本患者一系列可觀測的縱向數據。這些患者來自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,具代表性及隨機抽樣的洗腎院所。
l ?註四?論文《Nephrologist Caseload and Hemodialysis Patient Survival in an Urban Cohorty》於2013年8月8日發表於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(JASN)( 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3929773)
l ?註五?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中心http://www.ucirvinehealth.org/
編譯:石尚儀
原文刊載於腎友之友創刊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