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邊血管支架 納入台灣健保給付

【作者:壢新醫院心臟科內科 王德和主任】

台灣衛生署指出,全民健保給付支架的種類,依使用的部位有冠狀動脈血管支架、頸動脈血管支架、胸主動脈瘤支架、腹主動脈瘤支架、腸骨動脈血管支架、淺股動脈血管支架。根據台灣健保局統計,2011年全年計約有2萬7千人使用,申報費用約11.87億元

______
周邊血管支架

置入周邊血管支架前
置入周邊血管支架前

_________
置入周邊血管支架後

對於洗腎患者而言,好的血管通路就代表好的生活品質,多少病友因為人工血管的不順,阻塞感染而往返醫院,不但本人無法得到好的休息,而常常連累家人,根據統計,自體洗腎瘻管大大優於人工瘻管,但不是每人有好的自體血管可用,而必須藉用人工瘻管。

自體動靜瘻管的日後狹窄處,多數位於動靜脈接合處而造成洗腎血流不足,只要單純的氣球擴張術,就可得到很好的效果。

人工瘻管則是另外一回事,狹窄處多數位於人工瘻管及靜脈接合處,造成靜脈高及不好止血,單純的氣球擴張術往往得到很不滿意的結果,瘻管通暢率很少持續半年,相信很多病友有此體認,實在是病友們的夢魘,經過多年的努力,終於發明了「周邊血管支架」。

此支架有易彎曲不易折斷的特性,可以避免氣球擴張術,血管會回彈的缺點,作法跟氣球擴張術一樣,沒有傷口,目前研究支架保持人工血管暢通率優於氣球擴張術甚多,而支架放置完後,只要口服Aspirin (阿斯匹靈)和Plavix (保栓通)3個月即可,這種支架最大的缺點是昂貴,還好今年已通過健保給付,只是它的條件是3個月內已執行氣球擴張術超過2次,所以對於人工?管實施氣球擴張術之後,靜脈壓下降不理想並常常阻塞,支架置放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。

 

原文刊載於腎友之友創刊號

其他文章